北京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相助发明长链非编码RNA维持基因组稳固性及调控肿瘤耐药新机制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第一款乐成使用合成致死理论获批临床使用的药物,在BRCA突变引起的乳腺癌、卵巢癌、前线腺癌和胰腺癌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远景。但PARPi在肿瘤治疗历程中保存耐药性问题,且疗效仅限于DNA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肿瘤病人,严重限制了PARPi适用人群。因此,寻找能逆转肿瘤病人PARPi耐药性的新靶点,从而扩大PARPi获益人群,是现在PARPi临床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2年2月25日,BG视讯(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郭彩霞研究组与BG视讯动物研究所唐铁山研究组以及天津医科大学隶属肿瘤医院谷峰、马勇杰课题组相助,发明了一条能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长链非编码RNA,它通过编码的小肽PACMP调控DNA损伤应答历程,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耐药。该研究以“Micropeptide PACMP Inhibition Elicits Synthetic-lethal Effects by Decreasing CtIP and Poly(ADP-ribosyl)ation”为题,揭晓在Molecular Cell杂志。
该研究报道了一个改善PARPi临床疗效的新靶点——长链非编码RNA(CTD-2256P15.2,简称lnc15.2)及其编码的双功效小肽PACMP。该小肽一方面能稳固CtIP分子,另一方面直接加入DNA损伤诱发的多聚ADP-核糖(PAR)信号放大,因此将其命名为PACMP (PAR-amplifying and CtIP-maintaining micropeptide, 即增进PAR信号放大和维持CtIP稳固性的小肽)。靶向该lncRNA/PACMP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显著增强肿瘤对放化疗、多种靶向治疗药物的敏感性。该研究首次展现了lncRNA泉源的小肽通过调控DNA损伤应答通路影响癌症希望和耐药的机制,有望改善多种临床肿瘤治疗计划的疗效。
该研究发明lnc15.2能够增进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对表阿霉素的耐药,表达水平与病人的生涯期负相关。并且证实lnc15.2是通过PACMP小肽而不是其RNA转录本施展功效。PACMP通过与CtIP竞争性团结泛素毗连酶Cullin3的底物衔接子KLHL15来抑制CtIP的泛素化和卵白酶体依赖的降解,增进DNA同源重组修复;PCAMP还直接团结PAR链,通过其带有的正电荷来中和PAR链的负电荷,增进PARP1催化的PAR链延伸。单独靶向lnc15.2/PCAMP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其效果类似于同时敲低PARP1和CtIP;靶向lnc15.2/PCAMP还能增进肿瘤细胞对放疗、化疗(喜树碱、表阿霉素)、靶向治疗(PARPi、ATR以及CDK4/6抑制剂)等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可显着改善肿瘤疗效。
该研究首次发明长链非编码RNA泉源的直接加入DNA损伤应答的小肽,由于靶向PCAMP能导致DNA同源重组修复缺陷,这将显著扩大临床PARPi的获益人群规模。现在相关效果已经申报专利。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博士结业生张传超和助理研究员周博、天津医科大学隶属肿瘤医院谷峰教授和中科院动物所刘红美副教授是该论文的配合第一作者,北京基因组所郭彩霞研究员和周博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动物所唐铁山研究员是本文的配合通讯作者。本项目受到科技部、基金委和中科院的经费支持,并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王起恩课题组以及赵永良、王海龙、汪海林、王嘉东、孔道春、徐冬一、黄俊、许兴智和杨运桂等众多先生的资助。
论文链接
PACMP维持基因组稳固性及调控肿瘤耐药